1.完成52个县(市)的中药资源发展规划 通过对药材市场需求及供求关系的调查,提出各县中药材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建议,完成了省内52个县(市)的中药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吉林省中药资源发展规划。
2.完成编写《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吉林卷》 为进一步总结第四次吉林省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整理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充分展示吉林省中医药资源、彰显吉林省生态价值,进一步推动吉林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推进大健康事业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的独特优势,2019年编者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开始编写《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吉林卷》,现已完成校稿,即将出版。本书介绍了吉林省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重点回顾了此次普查取得的成果,对吉林省中药资源区划进行初步分析;介绍了吉林省中药材种植情况、传统医药知识与民族医药资源,提出了对吉林省中药资源保护的建议。重点介绍了吉林省54 种道地、大宗中药资源的情况,各论部分依次介绍真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中药资源,共计 1700余种。
3.编写吉林省中药资源普查丛书一套(8本) 为了更好地体现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我省在资源普查获得的各项数据信息基础上,陆续完成了《吉林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吉林省中药资源志要》、《吉林省常用中药材》、《吉林省药用植物彩色图志》、《吉林省民间单验方》、《吉林省人参、鹿茸、哈蟆油资源》、《朝药图志》、《吉林省中药资源与区划》8本著作。此外《中国中药资源大典》(吉林卷)初稿已经完成。见表1。
表1 吉林省中药资源普查系列丛书编写进展情况表
序号 | 名称 | 主编 | 进展情况 |
1 | 《吉林省中药材规范化栽培技术》 | 杨利民 | 已经出版 |
2 | 《吉林省中药资源志要》 | 林喆 | 已经出版 |
3 | 《朝药图志》 | 吕惠子 | 已经出版 |
4 | 《吉林省药用植物彩色图志》 | 于俊林 | 已经出版 |
5 | 《吉林省民间单验方》 | 张凤瑞 | 已经出版 |
6 | 《吉林省常用中药材》 | 姜大成 | 已经出版 |
7 | 《吉林省人参、鹿茸、哈蟆油资源》 | 李宜平等 | 已经出版 |
8 | 《吉林省中药资源及区划》 | 肖井雷 | 正在编写 |
4.发表相关论文33篇 自2012年起,我省在《吉林中医药》杂志开设专栏,发表“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相关文章。目前,61支普查队累计发表文章33篇。
5.普查工作中的新发现 在普查中,共有8个新记录品种(新分布或新记录),分别为:
(1)汪清队于2012年在汪清县境内发现了“汪清县三普”中未记载的品种,红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中国植物志》1979《中国植物志》第55(1)卷 267页)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中药资源普查管理系统》数据库)各乡镇均有。并发现新分布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
(2)通化队发现两色鹿药Smilacina bicolor Nakai中国新记录种。
(3)安图队、临江队发现东北植物新物种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为今后《东北植物检索表》的修订、再版有重要借鉴意义。
(4)珲春队发现吉林省新分布种豚草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伞花蔷薇Rosa maximowicziana Regel与新记录杂交种延边白头翁Pulsatilla X yanbianensis H.Z.LV,并在和龙与安图交界发现新分布物种仙女越橘 Andromeda polifolia L. 。
6.获得普查专利4项
(1)靖宇队发明了“多功能样方设置器”,获得了国家授权专利,解决了夏季野外作业中样方设置困难,大大提高了效率。
(2)汪清队的围样方用量具《围样方带尺》,以《用于植物资源普查围样方带尺及其使用方法》申报国家专利已获得《发明专利》证书,本发明显著缩短布样方和收尺时间及队员的劳动强度。
(3)汪清队的拍摄工具《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摄影卡》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4)敦化队发明的《便携式林下参播种器》,获得国家专利1项。
7.培育了近千人的中药资源专业队伍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与前三次不同,不仅采用“3S”、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先进技术手段,而且普查规模之大、参与人员之多,亦是前三次资源普查无法类比的。为此,我省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地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制定了普查技术方案、先进技术手段、数据库管理等的理论培训,同时结合理论培训知识开展了野外现地实践演练培训。
通过此次普查工作,我省培育了一支近百人的从事中药资源研究的骨干队伍,培养的学生达500多人,为吉林省中药资源产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凝聚了技术队伍。同时,4名硕士生和17名本科生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生力量。
8.获得普查奖励12项
(1)通化县普查队于2012年获得“吉林省优秀普查队”荣誉称号,普查摄影作品“登高雀跃”获一等奖。
(2)靖宇县普查队于2012年获得“吉林省优秀普查队”称号、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成果1项、获吉林省普查优秀成果奖1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项。
(3)安图县普查队于2012年获得“吉林省优秀普查队”、“最佳植物标本制作奖”等荣誉称号。
(4)珲春市普查队在2012年普查工作总结大会上得到“优秀普查队”的光荣称号,名为“水中花”摄影作品得到了摄影二等奖;同时名为“岩石上做样方”的照片成为资源普查网吉林省资源普查组的标志性图片。
(5)汪清县普查队的《用于植物资源普查围样方带尺及其使用方法》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奖”,参加2013年上海世博会。2013年4月应国家局要求,在南宁举办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交流大会上对普查技术进行推广。
(6)汪清县普查队的2013年4月吉林省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总结会上,荣获“最佳种子采集奖”。
(7)汪清县普查队的2013年4月吉林省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总结会上,荣获“国家资源普查创新成果奖”荣誉称号。
(8)伊通县普查队设计的便携式“快、精、准”套方测量“九绳法”,在国家普查办公室获奖。在2013年举办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交流大会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9.普查专项成果
(1)人参资源保护利用成果 此次人参专项普查共动用13辆普查车,2辆实验车,85名普查人员,耗时近2年,途经77个县市,227个乡镇,(覆盖东北三省),深入2751块参地。地理分布经度范围E125°17ˊ37.5″~E133°57ˊ5.17″,纬度范围N39°52ˊ40.53″~ N56°5ˊ27.72″N,海拔范围-22米~1500米。共取得基因组DNA叶片样本1362组、基因组RNA样本2182份、代谢组人参叶样本1155份,代谢组土壤样本1940份,代谢组种子7份,腊叶标本样本2783份,保鲜土样本684份,农残重金属样本1153份,全株生嗮样本3251份。为人参的种子资源保存和鉴别奠定了基础。
(2)鹿茸资源保护利用成果 基于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以及吉林省鹿资源普查对双阳、东丰等吉林省鹿资源主产区进行普查,采用填写调查表,实地调查和鹿资源信息数据库检索法相结合对吉林省鹿资源进行调查。调查了1300余家养殖场及养殖散户,对养殖历史、鹿养殖业的分布格局、种群数量以及性别比和成幼结构、养殖模式和规模、存栏量出栏量和产茸量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解,目前已完成四平市、辽源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及长春市双阳区、吉林市永吉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1300余家鹿场及养殖户的调查。已调查区域中,吉林省养殖鹿资源总量包括梅花鹿70%左右、马鹿10%、其他占20%,总数约为15万只,本专项调查为科学管理、合理利用鹿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鹿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存栏量、出栏量、产茸量等鹿资源基本信息的普查,和对历史文献数据整理、分析。对吉林省鹿资源产业发展趋势给予指导,为该产业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哈蟆油资源保护利用成果 此调查对林蛙主产区如为了更好地了解吉林省林蛙资源,即时地掌握林蛙资源的数量变化及动态变化规律,对通化、白山等地区的野生林蛙数量以及林蛙生存的生态结构进行了解。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模型和数据的建立,对通化和白山等地区的野生林蛙数量进行测算,研究林蛙养殖林蛙的数量及组成结构。据统计通化、白山地区林蛙种群密度、林蛙数量。结果表明,通化市林蛙密度为17只/hm2,白山市林蛙密度为22只/hm2,白山市野生林蛙数量多于通化市野生林蛙数量,两市的野生林蛙数据与历史数据相对比,发现野生林蛙的数量和种群密度均有所下降,虽然只有两个地区的野生林蛙的数量和密度,还是能够说明野生林蛙的数量在减少。对通化、白山地区进行实地普查,对林蛙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数据显示,林蛙的幼体占总体的比例最高,林蛙成体占总体的比例最小。同时对养殖户进行调查,包括养殖户幼体、变态体、成体的数量。此调查对林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0.吉林省代表区域中药标本实体及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成果 目前,所有采集的数万份标本实体和照片正在进行声影像数字化处理,已有110种吉林省大宗常用中药材的图文信息,通过计算及其相关程序的处理,上传至信息平台中。平台建设完成以后,可提供在线的中药标本相关信息、标本存放管理规范及展示管理规范的查询,数字平台的建设是实体标本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延伸、拓展和延伸,也是资源普查成果的体现,从而实现了中药材信息的资源共享。(网址:http://biaoben19.jjjkg.com/wxladmin/)
11.建立了中药资源活体保存圃 为做好吉林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的承接与转化工作,本着服务北药基地建设和长白山生物多样性及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思想,建立了吉林省重点物种保存圃,目前已引种保存药用植物429种。
12.成立了吉林省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 项目研究过程中,成立了吉林省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并召开了首届东北地区中药材种植养殖经验技术交流大会。加强了中药材种植养殖户的交流合作和中药质量管理,提高了我省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的水平及中医药服务大健康能力。
13.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本项目的完成,为促进我省中医药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结束了我省34年没有系统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的局面,摸清了全省中药资源本底;建立的省级中药数据库,为国家中药资源标本馆和数据库建设打下了基础;建立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了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种子种苗服务,探索出一条利用中药材种植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子;建立的吉林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保证了我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三省栽培人参种质资源调查研究,为人参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